材料:四(2)班的小明最近在校表現不好,學習成績直線下滑,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況,班主任顧老師到小明家家訪。在同小明的父親交流情況時,顧老師引用了一句古語:“養不教,父之過。”小明的父親聽后很不高興地說:“顧老師,您這話欠妥。孩子是我生養的,我不送他到學校接受教育,剝奪他受教育的權利,那是我的過錯。現在,我把孩子送到學校接受教育,你們教不好,這應是老師的過錯,怎么能說是我們做家長的過錯呢?”結果,雙方未能在教育小明的問題上達成共識。
問題:
(1)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教師與家長沖突的看法。
(2)試述教師家訪的注意事項。
【參考答案解析】
(1)材料中的班主任顧老師和小明的家長在交流的過程中沒有做到互相尊重,只是簡單的把孩子出現的問題歸責于對方,沒有形成教育合力,兩者最終沒有就小明的教育問題達成共識。
①家校合作共育的過程中,顧老師把家長當作自己的“助手”,發現學生的問題后就立刻找家長告狀,把責任往家長身上推,讓家長對老師的要求產生抵觸情緒。
②材料中小明的父親片面地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和教師的事情,家庭只把孩子照顧好就可以了。對于老師提出的一些建議也不予理睬,不能很好地與學校配合。
(2)①要有計劃,經常進行。應根據情況,分清緩急。對急待訪問的家庭盡先安排。但也要防止平時不登門,一登門就告狀,對學生家長施加壓力的做法。
②要注意與家長熱情、誠懇地合作。實事求是地、全面地向家長介紹學生在校的情況、他們的優點與缺點;虛心聽取家長談孩子在家的表現和對學校工作的意見;互相尊重、信賴,以協作的態度與家長一道研究教育問題,落實教育措施。
③要幫助家庭改善學生在家學習與生活的條件。幫助家長提高認識,加強其教育子女的責任感,改善其家庭教育環境,配合學校搞好子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