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天,黃老師要求學生背誦課文。才過了五六分鐘,幾個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就來找老師背誦,并得到了老師表揚。這時,小偉也要求背誦,幾個同學聽了哈哈大笑,因為小偉有智力缺陷,思維緩慢,說話不流暢,普通孩子用幾秒鐘說的一句話,他卻需要一兩分鐘才能講清楚,黃老師望著小偉漲紅的臉,微笑著說:“好的。小偉,你來背,不著急,慢慢來。”小偉用他那特有的發音,一字一句認真地背誦起來。5分鐘過去了,小偉一字不差地背完了。黃老師激動地豎起大拇指說:“小偉,你真棒!”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小偉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問題:
(1)結合材料,評析黃老師的做法。
(2)教師應如何對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進行教育。
【參考答案解析】
(1)材料中黃老師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贊賞的。新課程背景下所倡導的教師觀要求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在對待教學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材料中的黃老師面對說話不流暢的小偉,沒有嘲笑、挖苦,反而是耐心引導,并及時鼓勵,既尊重了學生的人格尊嚴,還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材料中的黃老師對小偉耐心的引導,積極的鼓勵也踐行了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德育原則。
(2)對待“特殊兒童”,教師首先應該關心、愛護、尊重他們。因為特殊兒童更需要周圍人的關心;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引導他們,多鼓勵他們;最后,要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長善救失,依靠積極因素來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
材料:一年級(2)班的林老師上完《要下雨了》一課之后,設計了兩項作業:(1)請你回家后把小白兔碰到的趣事講給你最喜歡的人聽;(2)你還想知道下雨前其他動物的表現嗎?可以跟家人交流一下。第二天,林老師剛走進教室,學生就紛紛圍住他,迫不及待地匯報作業的完成情況,還搶著說:我好喜歡這個作業哦!
問題:
(1)結合材料,評析林老師的作業設計。
(2)談談教師布置作業的基本要求。
【參考答案解析】
(1)材料中林老師的作業布置做到了作業形式靈活。讓學生把上課所學講給最喜歡的人聽,不再局限于平時所布置的書面作業、鞏固型作業等。材料中的林老師作業布置的很有趣味性,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跟其他人的溝通交流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材料中林老師的作業布置做到了舉一反三,并且同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很緊密,通過上課所學的小白兔遷移到下雨前其他動物的表現。
(2)①作業內容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②考慮不同學生的能力需求;③分量適宜、難易適度;④作業形式多樣,具有多選性;⑤要求明確,規定作業完成時間;⑥作業反饋清晰、及時;⑦作業要具有典型意義和舉一反三的作用;⑧作業應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含有鼓勵學生獨立探索并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因素;⑨盡量同現代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力求理論聯系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