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體諒模式是由英國德育專家麥克費爾等人創建的一種德育模式,該模式把( )的培養置于中心地位。
A.道德情感
B.道德認識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2.學校行政體系中最基層的組織是( )
A.教研組
B.年級
C.班級
D.共青團組織
3.觀看法國“前進”運動總統候選人馬克龍與極右翼國民陣線總統候選人勒龐激烈辯論的記憶屬于( )
A.情景記憶
B.陳述性記憶
C.程序性記憶
D.語義記憶
4.奧蘇貝爾在《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一書中寫道:“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這段話主要強調了( )
A.創造學習比接受學習更重要
B.學習可以促進個體的心理發展
C.新的學習情境引起個體的認知不平衡
D.新學習一定要適合學習者當時的認知發展水平
5.課程變革可以在課程內涵的豐富、課程理念的演進和( )三個層面上展開。
A.教材的更新
B.教師的發展
C.學生的選擇
D.課程制度的變遷
二、多選題
1.課外小組活動的形式有( )
A.學科小組
B.勞動技術小組
C.藝術小組
D.體育小組
2.常用的調查方法有( )
A.觀察法
B.產品分析法
C.問卷法
D.個案法
E.訪談法
3.心境的特點包括( )
A.彌散性
B.長期性
C.爆發性
D.短暫性
4.認知心理學認為,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包括( )
A.知識識記
B.知識保持
C.知識提取
D.知識獲得
E.知識理解
5.相對于其他形式的申訴制度,教師申訴制度的特征有( )
A.法定申訴制度
B.專門性的權利救濟制度
C.訴訟意義上的行政申訴制度
D.特定性的信訪制度
E.非訴訟意義上的民事或行政申訴制度
【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A【解析】體諒或學會關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為英國學校德育學家彼得·麥克費爾和他的同事所創。體諒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養置于中心地位。
2.C【解析】班級是學校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將年齡和知識程度相近的學生編班分級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數的基本教育單位。班級是學校行政體系中最基層的行政組織,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
3.A【解析】情景記憶是以親身經歷的、發生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的事件(情景)為內容的記憶。情景記憶接受和儲存的信息和個人生活中的特定時間、地點有關,并以個人的經歷為參照。題干所述是情景記憶在生活中的例子。
4.D【解析】新學習一定要適合學習者當時的認知發展水平,任何新能力的學習需要先學習包含在新能力里面的從屬的能力。奧蘇貝爾非常強調原有的認知結構在新的學習中的作用,他在《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中寫道:“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
5.D【解析】課程變革可以在三個層面上展開:課程內涵的豐富、課程理念的演進和課程制度的變遷。
二、多選題
1.ABCD【解析】課外活動小組大致可分為四種:(1)學科小組;(2)勞動技術小組;(3)藝術小組;(4)體育小組。
2.CE【解析】在教育調查研究中,常用的調查方法有查閱資料、問卷法、開調查會、訪談法和調查表法等。
3.AB【解析】心境是一種微弱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漫性的情緒狀態。
4.BCD【解析】當代認知心理學認為,陳述性知識學習的過程包括獲得、保持和提取三個階段。
5.AB【解析】教師申訴制度的特征有:(1)教師申訴制度是一項法定申訴制度;(2)教師申訴制度是一項專門性的權利救濟制度;(3)教師申訴制度是非訴訟意義上的行政申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