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教師用講解示范的方法向幼兒傳授手指操,其使用的教學策略是( )
A.直接教學
B.間接教學
C.支架教學
D.互動式教學
2.學前教育目標在工業社會初期是( )
A.幫工作的母親照管兒童
B.促進兒童身心發展
C.發展兒童智力
D.促進兒童身體的、情緒的、智能的和社會性的全面發展
3.個性的調節系統以( )為核心。
A.自我評價
B.自我體驗
C.自我意識
D.自我調控
4.科學領域活動中交流討論型活動較適合開展的年齡段是( )
A.3~4歲
B.4~5歲
C.5~6歲
D.4~6歲
5.幼兒在升國旗活動中,唱國歌,行注目禮,萌發了愛國情感,這體現社會性教育的特點是( )
A.潛移默化
B.模仿學習
C.直接說教
D.游戲學習
二、論述題
幼兒教師如何組織與指導幼兒進行游戲?
【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A【解析】直接教學表現為教師直接、明確地傳遞教育意圖。這是一種明確簡捷、系統有效的教學方式。
2.A【解析】學前教育的目標,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中,經歷了如下變化:(1)工業社會初期——主要為工作的母親照管兒童;(2)工業社會——不限于看護兒童,促進兒童身心發展;(3)現代社會初期——以發展兒童智力為中心;(4)現代社會(20世紀80年代以后)——促進兒童身體的、情緒的、智能的和社會性的全面發展。
3.C【解析】個性的調控系統包含兩方面,即個性的調節系統和個性傾向性。個性的調節系統以自我意識為核心。
4.D【解析】交流討論型活動更多地運用于中大班兒童的活動中。
5.A【解析】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
二、論述題
(1)尊重幼兒游戲的自主性:①尊重幼兒游戲的意愿和興趣;②尊重幼兒游戲的氛圍和游戲中的想象、探索、表現、創造。
(2)以間接指導為主:①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②觀察并合理參與幼兒游戲;③教師對幼兒游戲的介入;④正面評價游戲。
(3)按幼兒游戲發展的規律指導游戲。幼兒游戲會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身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應考慮這種發展,如象征性游戲在小班處于萌芽期、中班處于高峰期、大班處于高水平期。因此,在小班應多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吸引幼兒玩象征性游戲;中班應盡量多地為幼兒提供多種條件,對其游戲進行引導;大班則可以減少玩象征性游戲的時間,增加在游戲中面對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4)按各種類型游戲的特點指導游戲。由于不同種類的游戲有著不同的特點,所以,教師對游戲的指導還應考慮到游戲的種類。
(5)正確評價幼兒的游戲:①幼兒按意愿選擇玩具做游戲,幼兒在游戲中感到輕松、愉快、發揮了創造性;②幼兒選擇一種游戲很認真,能克服困難,遵守游戲規則,不依賴他人獨立游戲;③會正確使用玩具、愛護玩具,會收放玩具;④在游戲中對同伴友愛、謙讓,能與同伴合作,愿意幫助別人、不妨礙別人;⑤游戲內容健康,有益于幼兒的身心發展。
(6)使游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①重視幼兒的自發性游戲;②充分利用游戲組織幼兒園各類教育活動;③滿足幼兒對多種游戲的需要。